此外,从榜单可以看出,入围企业的地域特征明显,山西、内蒙古和山东三省(自治区)入围企业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
炼焦煤市场弱势行情依旧,钢厂采购价格走低,预计后期仍将以小幅下滑为主。国内炼焦煤继续弱势下行后期将小幅下滑本周国内炼焦煤市场继续保持弱势下行,成交依旧趋弱,但从下游市场来看,焦化企业情况仍不容乐观,钢厂虽焦煤库存下降,采购需求略有所回升,但整体需求依旧孱弱,采购价格走低。

山东地区,下游需求较少,成交趋弱,枣庄炼焦煤市场部分品种小幅下行,1/3焦煤A8V37G75S0.9下调40元/吨。欧债危机的跌宕起伏,一方面引发市场避险情绪,资金从大宗商品市场出逃,涌入黄金等避险产品,导致国际三港煤价再度下滑,另一方面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走软也加剧了欧港及理查德港口煤价的下滑趋势。港口方面,库存量整体回升,截至11月9日,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三大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库存量时隔50天后重新回升到1000万吨上方(1002.6万吨),较上周增加了42.5万吨,环比上涨4.43%。煤炭产地方面,山西、内蒙古等主产地资源整合仍在继续,煤矿总体开工率依旧不高,又恰逢各个矿务局开始召开明年的订货会,预计短期内坑口资源偏紧,价格仍将高位持稳。内蒙古地区,赤峰动力煤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成交良好。
西南地区炼焦煤市场整体保持平稳,煤价稳定,成交情况一般,尽管近期云南钢厂开始联名打压焦煤价格,但由于焦煤资源的紧缺,焦企态度强硬,煤价依旧表现坚挺。云南地区动力煤资源紧张,电力缺口不断扩大,动力煤价格坚挺,整体表现稳中上涨。此次煤改,内蒙古希望能够培养起本省自主掌握的大煤企。
四是推行煤炭生产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最低生产规模为120万吨。2010年内蒙古超过了山西跃居全国第一大区位置。方案规定新上煤炭生产项目必须同步建设转化项目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配套项目。三是支持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以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为主的技术改造。
井工矿生产能力不低于120万吨、露天矿不低于300万吨。期限到达时如果小矿主不同意被兼并,则政府会勒令他停产,煤矿还在小企业手中,则会导致他的损失严重,不过因为期限的存在,中小企业也更愿意在时限内加速挖煤,只要还在挖就有赢利,拖到最后再卖符合中小矿主的利益。

但内蒙古本地煤炭企业并不成熟,在上个世纪末,煤企困难时期,内蒙古国有煤企几乎全部卖给了神华和中煤等央企,内蒙古本地企业多是私企,与产煤大省地位并不匹配。王俊峰认为,虽然内蒙古也希望培养大煤企,但并没有要求形成和河北、山东一样的企业,内蒙古储量丰富,所谓的小煤矿也可能会超过外省的产量总和,没必要在本区内只搞一两个企业。为保证当地煤企在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内蒙古煤改制定了多项措施,保证本地煤企的优势,并让煤炭尽量在当地转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透露的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把煤炭工业当做本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进一步明确兼并重组后的工商变更手续,明确了凡没有进入兼并重组序列的企业,一律不得参与企业股权的倒买倒卖活动。对不积极参与重组的企业,不新增资源,不增加铁路运力,不审批煤炭建设项目。通过兼并重组,在地方煤炭生产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其中2011年底达到810户、2012年底达到1518户。内蒙古也设定中小煤企退出的机制,被兼并对象主动申请退出煤炭生产领域的,进入区矿业权交易市场,依法进行交易。
到2015年,国内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达到68个,年产5000万吨至1亿吨的企业达10个以上。一直备受全国关注的内蒙古煤改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据内蒙古煤炭工业局王俊峰介绍,此次煤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进兼并重组工作,鼓励支持产能达到1000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重组联合,做大做强。

通过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吨或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煤炭企业,在全区已具备开发条件的规划区内预留后备资源。记者调研乌海的一些企业,他们反映还没有听到企业兼并的消息,他们正在等政府通知。
王俊峰介绍,此次内蒙古煤改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本地大企业。政策规定兼并规模超过500万吨以上,或相互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企业,可将其所属煤矿周边的空白区按不超过其现有储量总和的20%预留给新形成的煤炭企业作为后备资源。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工作的,要在2012年3月底前完成相关证照登记变更手续。但有专家指出,我国煤企兼并后的负面作用已经显现,各地被并购的小煤企实际上处于空置的状态,煤企合并尽量用市场化手段,尽量避开行政命令式的拉郎配。这次会上进一步明确各厅局的职能,明确各盟市指定的煤企资产评估机构,确定各煤企资产规模。这比方案公布的日期都要提前半年。
企业间的兼并联合纯属经济行为,政府推动的负面作用以后会体现得更加明显。近年来,煤炭产业进行了大规模、强有力的调整、升级和优化,通过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无保障的小煤矿。
华电一员工告诉记者,当地一煤企老板将在呼伦贝尔的年产量达到500万吨的煤矿主动卖给了他们,其他的都在谈,至于为什么与这个煤企老板谈得如此轻松,这位员工说这位煤企老板是想拿到资金从事别的工作。提高准入门槛内蒙古的煤企不像山西、河北那样本地国企占主导地位,内蒙古的煤企多是央企和私企,在此次并购中,外地煤企也参与了并购潮。
今年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下发了煤改方案,要求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户。不过对内蒙古的煤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廖明提出他的忧虑,他指出他在山西、河南等地考察时,发现大国企收购了小煤企后双方都抱怨不停,小企业主说自己投资了4亿元建成的煤矿,国企5000万元就买走了,自己损失很大,而国企却说小煤企小、散、乱,根本无法进行机械综采,政府又要求生产条件、安全标准与大矿统一,但实际上却无法达成统一标准。
二是限制单一以扩大产能为主的低水平煤矿改造建设项目。根据8月份会议纪要,内蒙古一切行为都为打造大的煤企,提高集中度服务,而多家煤企也希望在这次兼并重组活动中壮大自己这次会上进一步明确各厅局的职能,明确各盟市指定的煤企资产评估机构,确定各煤企资产规模。现在,河南、山西等地煤改的负面作用已经显现,被收购的小企业因为各方面的条件无法达到大矿的要求,原矿主离开,新矿长无法就位,这些矿完全空下来了,产量无法提上来。
已经得到内蒙古区政府的原则同意性批复。2010年内蒙古超过了山西跃居全国第一大区位置。
全区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14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不足20%提高到60%,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到90%以上,30万吨以下矿井退出市场,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进一步明确兼并重组后的工商变更手续,明确了凡没有进入兼并重组序列的企业,一律不得参与企业股权的倒买倒卖活动。
不过王俊峰强调,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此次内蒙古煤企合并尽量采取企业自愿组合的形式。二是限制单一以扩大产能为主的低水平煤矿改造建设项目。
为保证当地煤企在并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内蒙古煤改制定了多项措施,保证本地煤企的优势,并让煤炭尽量在当地转化。目前为止,批准呼和浩特和呼伦贝尔以外的9个盟市的兼并主体或牵头单位,各盟市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实际并购阶段。此前,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万家减少到4000家,煤炭企业平均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40%。到2015年,国内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达到68个,年产5000万吨至1亿吨的企业达10个以上。
内蒙古官方希望十二五末期,全自治区的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70%。提高准入门槛内蒙古的煤企不像山西、河北那样本地国企占主导地位,内蒙古的煤企多是央企和私企,在此次并购中,外地煤企也参与了并购潮。
通过兼并重组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吨或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煤炭企业,在全区已具备开发条件的规划区内预留后备资源。原来内蒙古的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也没有做大,这次煤改鼓励企业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培养亿吨大煤企。
内蒙古也设定中小煤企退出的机制,被兼并对象主动申请退出煤炭生产领域的,进入区矿业权交易市场,依法进行交易。鄂尔多斯伊泰集团宣传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政策规定的挺明确,我们作为兼并主体收购其他企业,但因为其他企业主并不同意政府规定的收购价,某些矿企我们1亿元已经是溢价收购,但他却认为自己的企业值4亿元,双方根本谈不拢,收购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